鲆科(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科名: Bothidae
地理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底栖性
生态特征: 底栖,卵生,肉食
鲆科是鲽形目下的一个科。鳃盖膜互连,背鳍始于吻部;左腹鳍基很长,始于鳃峡後端,各鳍仅尾鳍中部鳍条分枝,常只左侧有一侧线;第一上鳃骨非叉状,第三上鳃骨无齿。尾杆骨与尾下骨4~5已愈合,尾舌骨除弧斑鲆属外均尖钩状,有肌膈骨刺等而无肋骨,中国已知有13属37种。如:三斑双线鲆、大斑鰜鲆、纤羊舌鲆、矛状左鲆、中间角鲆、青缨鲆、长鳍短额鲆、圆鳞鲆及豹鲆等。
鲆类在中国南海属种最多,北方较少?;摇⒃擦埚?、长鳍短额鲆等为中国特产。
深度分布: 底栖性
特 徵: 背鳍和臀鳍接不与尾鳍相连接,肛门在盲侧。卵黄具一个小油球。
鮃科是鲽亚目中最大的一群。它的两眼都位于左侧,所以又称左眼鮃鲽类(lefteye flounders)。鮃的各鳍均无硬棘,胸鳍和腹鳍的鳍条都不分叉,有眼侧的腹鳍基比无眼侧的长。有些学者将两腹鳍鳍基均
长的圆鮃科,和两腹鳍基均短且对称的牙鮃科,两个科归并于鮃科之下的两个亚科。豹纹鮃的体型虽然不大,但身上的斑点易于辨识,而且可在底拖渔获中看到它们。
其 他: 全世界共有21属154种,而台湾地区共发现12属27种。此科鱼类的分布很广,为浅海地区重要的鱼类资源之一。但在深海的种类肉质较软,易腐烂不易保存,因此食用的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