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大洋一号”科考船从位于青岛的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56航次科考任务。此次科考为期50天,航程约5600海里,预计10月16日返回青岛。
本航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三号”ROV和“翼龙”号水下滑翔机等装备,重点在西太平洋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及邻近海山开展生态系统和环境调查,积极推动西太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REMP)的实施。
中国大洋协会于2018年提出在西太海山区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的倡议,受到国际海底管理局和该区域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承包者的支持。同年5月,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青岛共同主办了首次“西太平洋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国际研讨会”,与会各方对西太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未来工作设想初步达成共识。为落实共同推动西太海山环境管理计划的倡议,本航次邀请了两名日本海洋生物学家、一名俄罗斯海洋地质学家参加海上调查,这是该区域承包者之间首次实质性的海上合作调查,将为今后推动该区域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航次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负责总体组织,国家深?;毓芾碇行木咛遄橹凳匀蛔试床康诙Q笱芯克涸鸷酱我滴裰С?,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负责航次船舶保障与船舶海上安全,上海交通大学负责航次ROV运行保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负责航次水下滑翔机运行保障。共有来自国家深?;毓芾碇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20余家单位共计73人参航。